
先说个数据,截至2023年底,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67万个单元楼,但加装电梯的数量只有10万部。
这意味着每16个单元楼里,只有1个装上了电梯。为什么进度这么慢?
关键就卡在“一票否决权”上。过去,只要有一户不同意,电梯就装不成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新规来了。
2023年9月1日实施的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明确支持加装电梯,要求“不能因为有争议就搁置”。这是我国首部全国性法律,直接给加装电梯定了调。
紧接着,民法典第278条也调整了表决规则,把原来的“双2/3”门槛(专有部分面积和人数均占2/3以上参与表决,且参与表决的4/3同意),改成了“双1/2”——只要参与表决的业主中,专有部分面积和人数都超过一半同意,就能启动加装程序。
这一调整可不得了。举个例子,一个6层楼12户的单元,以前需要至少8户同意,现在只要6户赞成就能装。
展开剩余64%目前,合肥、珠海、北京、苏州等10多个城市已经取消了“一票否决权”。比如苏州,2023年完成加装电梯48部,累计479部,约5000户居民受益。
不过,光改规则还不够,还得解决低层住户的顾虑。很多一楼、二楼的业主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采光、噪音,甚至导致房屋贬值。
比如日照市东港区的雅苑小区,通过两侧贯穿式开门和人脸识别系统,不仅实现了平层入户,还通过优化设计,让包括一楼在内的每户增加了约8平方米的使用面积。这种设计既方便了高层,又减少了对低层的影响。
费用分摊也是个大问题。以前,一楼、二楼不出钱,高层分摊压力大。现在,很多地方出台了补偿机制。
比如南通市政府2025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规,明确允许加装电梯的业主及其直系亲属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费用,同时对低楼层住户给予补偿。
潍坊金城花园小区的案例更具体:总投资40万元,政府补助15万元,居民按楼层分摊,最高5万元/户,最低1万元/户。这种“政府补一点、居民筹一点”的模式,让费用不再是拦路虎。
还有一种更创新的模式——共享电梯。比如广州的一些小区,前期由电梯公司和政府出资安装,后期按乘坐次数收费,6-7层每次0.3元,2-3层每次0.2元,业主也可以办月卡、年卡,平均每天不到1元。
这种模式既不用业主一次性掏大钱,又解决了后续维护问题,高低层都能接受。
当然,新规实施后也不是完全没争议。比如福建有个案例,四到六层业主强行加装电梯,被一二层业主告上法庭,最终法院判决停止施工。
这说明,虽然新规降低了门槛,但程序必须合法,还得充分考虑低层的利益。
总的来看,新规下,“一票否决权”确实在逐步成为历史。
2024年,国家计划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,加装3.6万部电梯,这个速度比以前快多了。随着政策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,加装电梯会越来越顺利。
作为房产从业者,我建议大家关注当地的具体政策,尤其是补偿机制和费用分摊方案。
如果您所在的小区有加装需求,不妨主动参与协商,毕竟早装早受益。
最后提醒一下,加装电梯前一定要找专业机构检测房屋结构,确保安全。毕竟,安全第一,舒适第二。
发布于:河南省